干货 | 如何获取优质的口内扫描数据·无牙颌种植篇(下)

齿科应用

2024.07.25

口腔数字印模仪对种植体位置及方向扫描时,通过专用口内扫描杆将种植体位点和深度转换为三维数据。此过程所获得的数据与设计软件内种植体数据库中的模型进行表面匹配,以获取准确的种植体信息,从而完成个性化修复。这不仅提高了个性化修复的准确度,还通过3D打印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硅胶印模方法,显著提升了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上一期与大家分享了口腔数字印模仪在在种植普通及游离缺失病例的扫描流程和扫描技巧,本期则聚焦于无牙颌扫描的实用干货,供各位同仁参考学习,共同进步!



扫描准备


01.口外术前准备

口外术前准备

  • 注意检查扫描设备的链接状态(检查链接状态的方式为查看指示灯,以及软件提示);

  • 检查扫描头镜片是否清洁无损伤(若有水渍可用纱布擦拭),扫描头可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 准备口镜、吸唾管、手套、螺丝刀;

  • 调节椅位,关闭牙椅灯管;

  • 确定植体系统,选择对应扫描杆型号(可以准备扫描杆数据库,用于扫描杆自动匹配),可以选择特征面明显、高度较低的扫描杆,或者带翼扫描杆;

  • 利用开口器将口角撑开,保证黏膜不动,嘴唇不动,若无张口器,可让其他人员辅助,将整个嘴唇拉开;

  • 放入与口内种植体型号相匹配的扫描杆进行口内取像(种植扫描初期建议拍摄CT确认接口就位情况);

  • 口扫设备标定、亮度调节,确认扫描头镜片清洁无水渍;

  • 安抚与沟通 (为使其放松,提醒患者使用鼻腔呼吸,避免口腔呼吸造成扫描设备镜头出现雾气,影响取像精度)。

02.口内准备

  • 穿龈深度(根据修复区牙龈袖口深度,判断是否可采用种植口扫取像)

  • 取下愈合基台后唾液清理

  • 取下愈合基台后血液清理

  • 嘴唇进行润滑,例如涂抹凡士林,因过程中会使用拉钩和开口器,避免牵拉口角导致出血 


无牙颌扫描流程


01.建档:选择正确的病例类型

  • 病例类型:种植

  • 牙位选择:全冠、桥体、上半口、下半口、全口

  • 种植类型:个性化基台

  • 材料选择:二硅酸锂、分层瓷块、复合材料、复合陶瓷、树脂材料、氧化锆、玻璃-陶瓷、蜡、钛、钾长石、非贵金属

  • 术前扫描:根据实际选择“是”与“否”

  • 备注:注明牙色、材料、加工要求等

  • 点击保存,去扫描,进入扫描界面

注:软件版本需要高于V3.3.2.3版本

02.打开无牙颌扫描模式进行扫描

03.扫描袖口数据

04.挖洞

05.扫描扫描杆数据

06.扫描对颌数据

07.获取咬合数据


扫描技巧


扫描黏膜数据

黏膜数据完整,如果出现唇舌系带无法成像的情况,可将智能扫描功能关闭,可打开无牙颌扫描功能,扫描时可用固定式开口器支撑,保持黏膜不变。

挖洞

挖洞时,需将袖口向外1mm处挖除,洞口不用太大,黏膜数据标志点较少,不好拼接。

扫描杆扫描

扫描扫描杆时,如果存在两颗邻接扫描杆无法过渡拼接数据,可用硅橡胶轻体或者树脂将两个扫描杆连接,增加标志点。

扫描杆过程

打开“下一组”功能,扫描杆一组一组取像,可避免因扫描帧数过高的数据错层情况。


扫描杆数据拼接

拼接扫描杆数据建议从颊舌侧往颌面拼接,不要先识别颌面,会存在扫描杆高度差异。

咬合关系确定

<无即刻修复体定咬合-咬蜡>

先采用咬蜡确定颌位关系,对暴露公共牙龈区域进行修整便于数据拼接,再借助口内扫描设备扫描左、右和前黏膜。

采用传统的方式记录颌位关系;再打印出牙模,借助颌位记录上颌架,借助桌扫扫描获取咬合数据

<即刻修复体定咬合关系

可使用“术前扫描”功能,先扫描即可修复体确定好咬合关系,再扫描袖口和扫描杆及对合数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据审核要求


01

牙颌面以及颊舌侧信息足够,上颌颊侧黏膜和舌侧颚皱襞,下颌颊舌侧黏膜扫描完整。

02

数据扫描后,对比口内牙齿或黏膜确保扫描结果不失真,出现数据重叠或拼接不上的情况请重新扫描。

【正确√】

【正确√】

【错误×】

03

拍摄ct片确定扫描杆就位,型号匹配,且扫描数据完整,无变形。

04

三维图像尽量保持在1000-1500张以内,以免数据重叠。


扫描辅助功能


纹理显示

关闭纹理功能,查看扫描杆及粘膜数据是否变形错层。


口扫种植扫描杆拼接

无法扫描完整的扫描杆可根据数据库自动或手动匹配。


注:本期仅分享用数字印模尝试无牙颌种植取模的扫描流程及采集技巧,不用于评定其方式的精准度。